宿永康县黄塘店观稼有感

王十朋〔宋代〕

路入黄塘喜更疑,地名虽是里闾非。眼中禾稼已如许,薄有田园宜早归。

题赵康州石声编后

郭祥正〔宋代〕

一贼鸣铜鼓,孤城陨使星。形骸糜矢石,忠义贯丹青。皎皎张巡传,新新李子铭。吾诗愧涓滴,何以助南溟。

题赵仲简黄山送别图

唐桂芳〔明代〕

好山似高人,招呼不可致。如何六六峰,蟠屈画图里。自言束书巢浮丘,瘦藤老树猿啾啾。悬岩瀑布飞百尺,水精为帘月为钩。有时乐奏钧天表,群仙小戏乘苍虬。只今风尘旧梦断,每怀苍壁祗自羞。岂如涂抹鹅溪绢,朝夕展玩消閒愁。画中送行客,烱烱神光浮。乌纱白纻势落魄,罄折莫是胡生不。后来差似程参军,意气矫矫超凡流。更有两士亦修整,回头饱挹黄山秋。恨不并写郑处士,蒲鞯骑牛稳如舟。呜呼新安好景名天下,晴岚万状山无罅。赵郎休用赋骊驹,醉读吾诗能当画。

登压云亭赠赵都统

王十朋〔宋代〕

早将忠义立殊勋,鄂渚登临气压云。异日云台观画像,要须压尽汉将军。

重登云黄山

黄溍〔元代〕

兹山实灵奇,吐纳变舒惨。太常阙弗录,名号何黭黮。重华秩山川,盛典轶封䃭。蒐遗多纶綍,蠲洁罗醢酖。腐儒世所贷,薄艺守铅椠。无能旅骏奔,徒取肆游览。霖潦时始收,天地馀蔼晻。岚光乍璘㻞,石状终黤黪。行行恣芒屩,往往得蛙坎。冒进诚近贪,自画将岂敢。久之雰埃豁,秀色坐可揽。青荧插锋锷,翕赩披菡萏。崖奔马騑騑,石踞虎眈眈。高寻指天路,幽瞩极玄窞。前行几台背,后或两髦髧。缘冈既踸踔,登岭仍????輡。举头塔庙涌,地平忽如毯。天人所食息,琼玖化馀糁。林辉宝灯烧,风语金铎撼。败壁诗者谁,渍墨乱浓淡。险尽乃复佳,疲极复何憾。是节蕤宾初,野荐首昌歜。煮瀑茶可啜,剖石蜜堪啖。名谈析毫发,苦语沥肝胆。理冥心自珍,机凑首屡顉。阳乌砉西翥,众色齐惨澹。崔嵬识楩楠,苍莽辨葭菼。莫投僧所寰,钟镗鼓紞紞。群居肃不吴,共饭声有嗿。回睨夸夺场,抚事丛百感。趋名蛾赴烛,逐利鱼投掺。何时脱火宅,霍若髭去颔。绮言息諵諵,妙供纷馣馣。于焉寄相羊,庶以忘壈坎。谁云入道苦,馀味需橄榄。

登云黄山

赵抃〔宋代〕

云黄绝顶冠峰峦,七佛当时行道坛。天敛积阴千里霁,故令登赏得盘桓。

题八咏楼

赵抃〔宋代〕

隐侯诗价满东吴,八咏诗章意思殊。世说当年清瘦甚,不知全为苦吟臞。

重题八咏楼

姜特立〔宋代〕

每到楼中忆沈郎,碑间文字烂生光。四时山色藏烟雨,两派波光下夕阳。湛辈仅能登岘首,召南元自爱甘棠。英流已远空追想,附骥犹堪托短章。

来阳楼八咏分题四首 其三 焚香几

史鉴〔明代〕

老僧静焚香,香烬添微爝。相对默无言,心清自闻妙。

题八咏楼赏析

李清照〔宋代〕

千古风流八咏楼,江山留与后人愁。水通南国三千里,气压江城十四州。

译文注释
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,放下对国事的忧愁,把它留给后人。
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,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。

注释
风流:指情高远致。八咏楼:在宋婺州(今浙江金华),原名元畅楼,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,与双溪楼、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。
南国:泛指中国南方。
十四州: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(平江、镇江府,杭、越、湖、婺、明、 常、温、台、处、衢、严、秀州),泛称十四州(见《宋史·地理志悦》)。

赏析

诗的首句“千古风流八咏楼”,可谓写尽斯楼之风流倜傥,笔调轻灵潇洒,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。次句“江山留与后人愁”紧承前句,意谓像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东南名胜,留给后人的不但不再是逸兴壮采,甚至也不只是沈约似的个人忧愁,而是为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敌手生发出来的家国之愁。对于这种“愁”,李清照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抒发过。事实证明,她的这种“江山之愁”不是多余的,因为“金人连年以深秋弓劲马肥人寇,薄暑乃归。远至湖、湘、二浙,兵戎扰攘,所在未尝有乐土也”(《鸡肋编》卷中)。具体说来,继汴京沦陷、北宋灭亡之后,南宋朝廷的驻跸之地建康、杭州也先后一度失守。曾几何时,金兵直逼四明,高宗只得从海路逃遁。眼下作为行在的临安,又一次受到金、齐合兵进犯的严重威胁。即使敌人撤回原地,如果不对其采取断然措施,打过淮河去,收复北方失地,而是一味用土地、玉帛、金钱奴颜婢膝地去讨好敌人,那么性如虎狼的“夷虏”永远不会善罢甘休,南宋的大好河山就没有安全保障。这当是诗人赋予“江山留与后人愁”的深层意蕴,也是一种既宛转又深邃的爱国情怀。

“水通”二句,或对贯休《献钱尚父》诗的“满堂花醉三千客,一剑霜寒十四州”及薛涛《筹边楼》诗的“壮压西川四十州”有所取意。对前者主要是以其“三千里”之遥和“十四州”之广极言婺州(今浙江金华)地位之重要;对后者改“壮压”为“气压”,其势比薛诗更加壮阔。看来这不仅是文字技巧问题。上述二诗之所以能够引起李清照的兴趣,主要当是因为薛诗对“边事”的关注和贯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气骨。关于贯诗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故事:婺州兰溪人贯休是晚唐时的诗僧。在钱镠称吴越王时,他投诗相贺。钱意欲称帝,要贯休改“十四州”为“四十州”,才能接见他。贯休则以‘州亦难添,诗亦难改”作答,旋裹衣钵拂袖而去。后来贯休受到前蜀王建的礼遇,被尊为“禅月大师”。贯休宁可背井离乡远走蜀川,也不肯轻易把“十四州”改为“四十州”。李清照对这类诗句的借取,或是为了讥讽不惜土地的南宋朝廷。

此诗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,这样写来,既有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,亦可避免雷同和标语口号化的倾向。虽然好的标语口号富有鼓动性,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,但它不是诗,条件一旦有变,它也就失去了作用,从而被人所遗忘。李清照的这首(题八咏楼)历时八九百年,余韵犹在,仍然撼动人心,这当与其使事用典的深妙无痕息息相关。惟其如此,女诗人关于八咏楼的题吟,不仅压倒了在她之前的诸多“须眉”,其诗还将与“明月双溪水,清风八咏楼”一样,万古常青。▲

参考资料:

1、 陈祖美.李清照诗词文选评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2.
创作背景

  绍兴四年(1134年)九月,李清照避难金华,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,卜居酒坊巷陈氏第。在金华期间,李清照作《题八咏楼》诗,悲宋室之不振,慨江山之难守,其“江山留与后人愁”之句,堪称千古绝唱。

下一页 上一页 / 10454页
形式
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: 本站非赢利组织,为个人网站,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,如无意间侵权,请联系告知,立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