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言 负心 其二十五 六麻

谢元汴〔明代〕

负心非一事,唧唧秋虫嗟。电火驹中影,菖蒲石上花。三炊人詈玉,四壁我惭家。古筱立寒镜,灯光笑剑华。

临江寺僧以金线猿皮蒙棐几

黄庭坚〔宋代〕

蒙茸冒枯几,想像挂霜枝。永失金衣友,文章安用为。

庆春宫 冬绪羁吟

郑文焯〔清代〕

红叶家林,苍烟邻寺,岁残未了秋声。门柳鸦寒,庭莎蚕老,浸霜月气冥冥。夜窗灯晕,镇摇落山川旧情。伤心年事,何限繁华,不抵飘零。追思结客幽并,连骑云骄,看剑星横。谁分萧条,哀时词赋,过江无泪堪倾。暮鸿天远,奈重拍燕歌自惊。一生怊怅,拼与江南,空老兰成。

苏州府吴县叶绪昌

海瑞〔明代〕

南都秉节望如山,总宪重来父老欢。杨绾相唐骄侈格,长孺在汉觐觎寒。功收治水三旬易,策救饥民十万难。今日仙輀向琼海,野人酹酒泣江干。

夏弹琴

刘戬〔明代〕

碧山本岑寂,素琴何清幽。弹为风入松,崖谷飒已秋。庭鹤舞白雪,泉鱼跃洪流。予欲娱世人,明月难暗投。感叹未终曲,泪下不可收。呜呼钟子期,零落归荒丘。死而若有知,魂兮从我游。

韩及甫惠陕梨走笔书句谢之

强至〔宋代〕

霜后琼浆味转饶,关山封寄路迢迢。分甘珍重知君意,应为相如正病消。

次韵韩伯清访句曲外史

陈旅〔元代〕

苕霅归来俗事稀,偶然携客款郊扉。渚霞落椀松花熟,溪雨登柈石菌肥。薄宦不閒惭折简,高人相见定披衣。平生愿究中黄秘,安得茅君指化机。

东山谒韩祠毕,得子华长句,次韵寄答

丘逢甲〔清代〕

新市楼头和诗毕,舟师告行仗风力。谁知大句捷于风,六百里程远追及。于时我正从韩公,捕逐八荒两翅疾。乾坤雷琅摆光燄,青莲乐府少陵律。时虞仙官敕六丁,白日青天起霹雳。岛瘦郊寒湜籍走,落落人才困驰骤。终须载笔缚元济,岂惟奋舌诛庭凑。偶语龙湫窥舑舚,群鬼闻之惊破胆。不知此特不平鸣,愚儿但妒词何赡。古人馀韵吁莫追,嗟我与君犹斗险。书生今日良可哀,有策难上黄金台。燕赵曾闻古多士,悲歌慷慨安在哉!空谈横磨十万剑,言者自愤旁人咍。汉家不出卫霍才,西极天马何时来!

春怨赏析

金昌绪〔唐代〕

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

译文注释

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,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。
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,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。

注释
辽西:古郡名,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。
妾:女子的自称。
莫:不。

赏析

这首诗,语言生动活泼,具有民歌色彩,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:它通篇词意联属,句句相承,环环相扣,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达到了王夫之在《夕堂永日绪论》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“就一意圆净成章”的要求。这一特点,人所共称。谢榛在《四溟诗话》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:一种是“一句一意”,“摘一句亦成诗”,如杜甫诗“日出篱东水,云生舍北泥。竹高鸣翡翠,沙僻舞鹍鸡”(《绝句六首》之一),属于此类;另一种是“一篇一意”,“摘一句不成诗”,这首《春怨》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王世贞在《艺苑卮言》中更赞美这首诗的“篇法圆紧,中间增一字不得,着一意不得”。沈德潜在《唐诗别裁》中也说:“一气蝉联而下者,以此为法。”

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,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: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,四句只有一意,却不是一语道破,一目了然,而是层次重叠,极尽曲析之妙,好似抽蕉剥笋,剥去一层,还有一层。它总共只有四句诗,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,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,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。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“扫处还生”。

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,突然而起。照说,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。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“打起黄莺儿”呢?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,不能不产生疑问,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。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,使人们知道,原来“打起黄莺儿”的目的是“莫教枝上啼”。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,而在鸟语中,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。人们不禁还要追问: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?第三句诗说明了“莫教啼”的原因是怕“啼时惊妾梦”。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,因为黄莺啼晓,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。那么,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?她做的是什么梦呢?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: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,而是去辽西的梦,是惟恐梦中“不得到辽西”。

到此,读者才知道,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。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,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,而诗人却倒过来写,最后才揭开了谜底,说出了答案。但是,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。这里,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,例如: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?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?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,远去辽西?这首诗的题目是《春怨》,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?难道怨的只是黄莺,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?这些,不必一一说破,而又可以不言而喻,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、去思索。这样,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,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。

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,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,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。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,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。▲

参考资料:

1、 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
2、 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十一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236-237

韩溉〔唐代〕

门掩落花人别后,窗含残月酒醒时。(《愁诗》,见《吟窗杂录》)

下一页 上一页 / 10062页
形式
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: 本站非赢利组织,为个人网站,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,如无意间侵权,请联系告知,立马删除。